日期:2025-10-10 11:56:32
近日,中巴关系出现了一丝微妙的波动。事情起于巴基斯坦同意与美国联合开采稀有金属,并开放帕斯尼港供美方使用,用于矿产外运。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发声,呼吁将巴境内的极端组织“俾路支解放武装”列入制裁名单。要知道,此前中方在联合国层面仅呼吁制裁“东伊运”,这一次点名“俾路支”,分量非同一般。
首先来说说,巴基斯坦和美国为何突然走近。
巴基斯坦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通胀高企、外汇告急,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对巴基斯坦就非常重要了。面对这般困境,巴方希望从与美国的稀有金属合作项目中获得一些资金的支持和政治上的庇护。
帕斯尼港的开放,之所以引起外界警觉,是因为它距离中方深度参与建设的瓜达尔港仅百余公里。这就像在兄弟家门口拉起另一顶帐篷,纵使说是“临时避雨”,也难免引人侧目。
巴官方解释称,这是“纯商业项目”,与地缘政治无关,但是显然,外界闻到的味道并不只是经济。巴方或许只是想借此缓一口气,但这一口气,却让中方不得不重新权衡彼此的信任边界。
一来,美国公司乃至美方势力“名义上”进入帕斯尼港,就等于在瓜达尔旁边插了一面信号旗。哪怕巴方再三强调“纯商业项目”,在现实操作中,美方如果以投资、勘探、安全护航为由介入,瓜达尔港的信息流、物流都可能受影响。
二来,如果美巴合作顺利,美国未来在全球关键矿产链上就能多一个“替代来源”,这对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话语权肯定是不利的。
就在巴美合作消息传出后,中方代表耿爽在联合国发言,罕见地点名“俾路支解放武装”,敦促联合国安理会将其列入制裁名单。
这并非偶然。俾路支地区长期动荡,武装分子多次袭击中资企业、破坏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方一直保持克制,而这次直接亮明立场,就是在告诉外界:中巴合作可以谈条件,但“安全红线”不容触碰。
耿爽的这番表态,既是对恐怖势力的警告,更是对巴方的“提醒”——有些话你不方便说,那我来说。
在表面上,这似乎像是中方向巴基斯坦发出警告,但仔细看,其实更像是一种“保护性发声”。
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复杂,军方、政府、地方势力长期分权,尤其俾路支地区控制力薄弱。面对频繁的恐袭,巴方其实早就希望国际社会介入,只是苦于政治敏感,不便主动提。
中方在联合国出手,既是替巴方分担压力,也是在为中巴合作争取更大的安全空间。这不是“逼巴方表态”,而是帮它把“难以启齿”的话说出来。
从宏观视角看,在巴基斯坦,中美也在暗中交锋。美国此次把手伸进巴基斯坦稀土领域,看似是经济合作,实则是战略布局,为“去中国化”供应链寻找替代源。
而中方则在安全领域划定红线,即巴基斯坦可以调整外交姿态,但中巴合作的底线不容撕裂。
一个用资本切入,一个用安全稳场,中美在巴的博弈,从未停止。巴方的两面平衡术也越来越难进行下去。
总之,巴铁没变,但世界变了。巴基斯坦仍是那个“巴铁”,但今天的世界,远比以往更加复杂。它一边要稳住传统盟友,一边又不得不向美国伸手求援。耿爽的发声,是中方的信号弹,不是对抗,不是威胁,而是告诉世界:无论局势多复杂,中国都有能力,也有意愿,守住合作的底线。
这场看似是一场外交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一句分量极重的话——中巴关系,不怕风雨,但怕的是失去清醒。
曼雅配资-配资咨询平台-加杠杆炒股票-线上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